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郑和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论坛在南京举行

来源: 西非在线  日期:2017-12-12 01:09:49  点击:10204 
分享:


郑和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论坛全体代表合影

 


       泰亚新闻网南京 肖鸿敏 7月12电  2015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10周年纪念日。中国南京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历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郑和下西洋的策源地、起终点,郑和等诸多下西洋重要成员的归宿地,也是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节点城市,南京市区及城郊至今留有一大批有关郑和的历史文化遗存,成为体现出南京历史文化的一大特色。
       为展示郑和下西洋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灿烂历史,进一步突显“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重点城市的意义,通过郑和题材更加彰显南京城市品牌价值,由中国郑和研究会主办,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南京郑和研究会联合承办“和平交流发展一一郑和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论坛,2015年7月9日-11日在南京汉府饭店举办。
       论坛为期三天,分别设有论坛专家主旨演讲,专家学者互动交流,参观考察南京博物院,宝船厂遗址,秦淮南京风光带,拜谒位牛首山下的郑和墓。
       7月9日会议代表分组进行学术交流,并讨论与议定《郑和+南京共识》。
       7月lO日上午,“郑和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论坛在江苏省南京市汉府饭店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郑和研究会副会长万明主持。
       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黄莉新致辞,黄莉新书记首先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黄书记致辞说,六百多年前,伟大的中国航海家郑和从南京起航,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今天的论坛,标志着南京作为郑和遗存丰厚的代表性城市,站在了建设郑和文化、构建“一带一路”新的起点上。六百年前的南京,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今天的南京,也应当把握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广阔发展空间,坚持讲信修睦、合作共赢、开放包容的态度,打好郑和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牌,在文化建设与交流的推动下,全面促进对外开放各项事业的发展。
       开幕式上,还特邀中国郑和研究会高级顾问、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政委张序三将军,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龚心瀚,国务院办公厅原副主任、交通部原副部长忻元校,外国驻华使团团长、马达加斯加驻华大使维克托,肯尼亚驻华大使金扬久伊致辞。
       应邀出席本次论坛的还有外国驻华使团团长、文莱驻华大使张慈祥、马尔代夫驻华大使费萨尔、泰国驻华使馆公使游幕贤、韩国驻华使馆公使金辰坤、新加坡国际郑和学会会长陈达生、马来西亚郑和协会主席丹斯里林玉唐、美国郑和研究会林翠玉会长、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孟昭澄副会长、南京社会科学院叶客南院长等,20余位郑和下西洋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驻华使节、外交人员、国内外相关领导、专家、学者以及郑和后裔郑自庆等100余人出席。
       论坛主旨演讲环节由中国郑和研究会秘书长孙治国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明史专家毛佩琦、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著名军事专家、学者、少将彭光谦三位专家围绕“郑和与海上丝绸之路”这一主题先后作详细精彩的演讲。
       毛佩琦从对郑和下西洋的观察出发,具体分析了明太祖、成祖的天下观及其对天下秩序的构建,就是建设“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世界,这无疑是世界应该恒久遵循的大道龚良阐述了江苏、南京海上丝绸之路遗产与郑和时代的重要作用,并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角度分析“一带一路”建设,认为这一构想将为中国与沿线国家、沿线国家之间在政府间文化合作、民间文化交流上,提供更多机会。 
 



中国外交部外事管理司原司长、大使刘宝莱在主持论坛互动交流环节

 
       论坛互动交流环节由中国外交部外事管理司原司长、大使刘宝莱、中国海洋出版社副总编刘义杰主持,特邀专家们围绕“郑和下西洋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遗存”、“‘一带一路’与南京发展战略”、“‘丝绸之路’与世界文明发展”等四个大话题进行了互动交流。  
       与会者一致认为,郑和记忆是一条纽带,联系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历史文化情谊;郑和记忆也是一座桥梁,沟通了和平、友爱、互助、共赢的传统精神与时代梦想;郑和文化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代表;学习郑和文化、汲取郑和智慧,是我们开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宝贵经验与财富。

       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司长宋承敏在论坛上呼吁,“中国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是以‘引进外资、扩大出口’为重点;而现在,则是以“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更平衡,进口和出口更平衡’,这两个再平衡为重心。对于当今的中国来说,这样的政策改变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更大,给兄弟友好国家带来的机遇也更多,可以说海上丝绸之路未来的潜力是很大的。”包括海上丝绸之路在内的中国‘一带一路’规划,不仅是中国的机会,也是各个友好国家共同的机遇。”这是一条促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合作之路,是一条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
       论坛在结束前,通过并正式发布了《郑和+南京共识》。




南京郑和研究会理事长陈平女士向全体代表宣读《郑和+南京共识》

 
其全文如下:
       古都南京,是郑和下西洋的策源地;六百一十年前,伟大的郑和船队从这里扬帆启航;六百一十年后我们在这里相聚一堂,重温郑和航海伟业,憧憬与共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美好未来。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办“郑和论坛”,就传承和弘扬伟大的郑和精神,繁荣海上丝绸之路,达成以下共识:
       郑和作为伟大的航海家和重要的人文历史符号,他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及他所开创的事业,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不断实现其社会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让我们共励之!
       郑和遗迹,郑和文物,郑和史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是弘扬历史文化、传承郑和精神的重要依据,――让我们共护之!
       谋求和平,促进交流,共享太平,是郑和航海伟业中的精华与主旨,是人类优秀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让我们共承之!
       郑和文化,郑和智慧,郑和精神,是历史赐予我们的无形之宝,是我们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宝贵资源,――让我们共祟之!
       繁荣2l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构建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地球村,是我们共同的美好企盼,是我们光荣的历史责任,――让我们共勉之!

“郑和与2I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论坛”全体代表
2015年7月10日  于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指挥学院庞继先教授对郑和精神作了解读:郑和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集中反映,郑和七下西洋,是古代中华民族面向世界的最伟大的航海实践活动,它比西方地理大师发现早了将近一个世纪,其持续时间之久、航行里程之远、船队规模之大,社会影响之广,都是当时西方世界所无法比拟的,在人类航海史上创造了伟大奇迹,为世界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郑和船队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如此航海伟业,除了大明王朝在宏观战略上和国家实力上的保证之外,还少不了体现在郑和团队集体身上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在此,我们用七下西洋伟业的核心人物郑和的名字,来命名这种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精神,故称为郑和精神。在郑和精神中疑聚着不朽的人类文明成果,蕴含着坚韧和无穷的力量。郑和七下西洋,曾推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达到一个巅峰。大力弘扬伟大的郑和精神,也一定会有助于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推向新的繁荣。
       南京至扬州是郑和下西洋物资主要聚集地,南京作为“郑和下西洋”的决策地,有航海“宝船”的建造地,航海始发地,郑和在南京留下诸多遗迹,包括龙江宝船厂遗址、郑和墓、郑和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如马府街“郑和府邸”遗迹、大报恩寺遗址、与郑和航海相关的静海寺遗址、天妃宫碑等。
       据专家透露,这些相关遗迹都被列入了南京申报“海丝”的预备地点。目前,南京正在委托大学专业机构开展南京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全面普查及深入研究,并把南京的相关遗产放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海丝”遗产体系中,进行关联性和比较性研究,已有专业部门提议,在南京建立“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更全面地展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和作用。江苏省和南京市正在积极争取南京能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牵头城市。
       10号下午,参加论坛的代表参观了南京博物院文物,南京博物院前身是1933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是中国第二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早创建的博物馆,占地13万余平方米,是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国家级大型综合类、历史艺术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南京博物院的格局为“一院六馆”,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另全院设“六所”研究部门,即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研究所、古代建筑研究所、陈列艺术研究所、民族民俗研究所、古代艺术研究所。
       随后会论坛代表又参观考察了南京龙江宝船厂遗址公园,宝船厂遗址目前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考古表明:600年前明代宝船厂位于现古船坞周边,当年宝船厂占地1000余亩,开作塘(船坞)七条,史载大型宝船“悉数建造于宝船厂”,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家造船厂,遗址出土的文物,有造船时使用的各种工具和用具,有填补船缝的油泥坨和船工们的生活用品,很多船板都有钉孔,精美雕花和文字记号,不少构件上都发现有铭文,内容多为数字编号和尺寸,这证明了当时宝船厂对原材料的使用有着相当严格的管理制度,最重要的是出土了两根保存完好的舵杆,考古发现当时的郑和船队是由宝船、战船等多种类型的海船组成的。
       宣德八年(1433)七月,郑和船队回国后,由于郑和已去世,船队难以接着再下西洋,所有宝船统统返还宝船最初的基地――南京宝船厂驻泊、封存。从那时起,直到宝船朽坏为止,经过几个世纪的变迁,现仅存古船坞遗址三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南京龙江宝船厂遗址一直成了郑和宝船的“展览馆”。
       论坛代表们参观了南京宝船厂遗址的主要景点:宝船遗址大门牌楼:宽16.52米、高10.82米,该牌楼正门额横匾上有我国著名书法家――百岁老人武中奇手书“宝船厂遗址”五个大字。
       博物馆广场:广场正中为高达1.6米、重650KG的“郑和铜钟”,广场正北为“出土文物博物馆”,广场西南方建有“t望台”。
       古船坞三条:从北向南排列分别为4、5、6作塘,其中6作塘已由文物部门完成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千余件。4、5两作塘均为原生态保护。
       总长200.5米的碑廊。依次展示古《航海图》、《牵星图》。郑和下西洋活动中最重要的五块纪念复制品(下关天妃宫碑、太仓浏河镇碑、福建长乐碑、印度古里纪念碑、斯里兰卡锡兰山古碑);大型书法作品《海魂颂》;108块字画青铜碑刻,反映七下西洋所经地区风土人情及郑和故事。东碑廊前有帆与船造型的雕塑艺术品。西广场片:汉白玉浮雕《使节墙》。总面积360平方米的郑和航海路线图迭水浮雕;高4.2米、高达2吨的郑和全身铜像。景区中部:4、5作塘之间放置着重达4吨、高9米的大铁锚。
       景区按照当年郑和船队中的中号宝船尺度设计复制了一条宝船,这个尺度的宝船是郑和船队中的主要的、有代表性的船型,航海中也常用于分船队的指挥船。由两百余艘各型船只组成的浩大船队航行在大洋上,充分彰显大明王朝的昌盛与国威。人们从宝船实物能想见出郑和船队当年的雄姿。
       与会代表们说,宝船遗址展示了中国古代杰出的航海造船技术,为世界了解中国航海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窗口,为我们后人缅怀郑和伟业、弘扬郑和精神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场所。




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叶南客先生(右)主持祭扫活动
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孟昭澄先生(中)致祭文


       7月11日上午10时,蒙蒙细雨,郑和墓前一片肃穆,前来出席祭扫与拜谒郑和陵墓的有外国驻华大使、公使、使馆外交人员、郑和学会会长、协会主席、研究会会长、国内外相关领导、专家、学者以及郑和后裔近100人。
       牛首山的郑和陵墓前,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孟昭澄副会长致辞。孟昭澄先生首先代表中国同胞、中国同行、中国同仁对这次论坛邀请的各个国家崇尚郑和、尊敬郑和、共谋发展、和平友好国家的使者们、各国大使来拜谒郑和陵墓表示敬意和感谢。
       接着孟昭澄先生为这次祭扫郑和活动致祭文:“郑和精神”至今这放射着耀眼的光芒。郑和,您具有的中华儿女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伟大的民族气魄,开创了人类航海史和和平外交史上的最光辉里程碑,您所创造的文化遗产,至今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和各个国家共谋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一面旗识。



郑和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论坛全体代表拜谒郑和陵墓

 
       今天我们来到这里,更加亲身的体验到郑和那种和平友好使者的心态,那种行为,那种业绩,在这次论坛上所有发言和演讲的专家都怀着对郑和无比崇敬的心情,歌颂他所创造的业绩。今天来现场的各位同仁,是这次论坛的代表,在这里我们要向先辈说几句话,向郑和英灵说几句话。610年了,中华儿女从来没忘记您;610年了,世界人民没有忘记您,一路走来的蒙蒙细雨,今天为您而洒落,安息吧!郑和先辈!您的业绩后继有人,不光是南京、不光是江苏,也不光是中国,全人类都会歌颂您、赞扬您、弘扬您的精神,和平永远都是人类的共同谋求。尊敬的郑和,安息吧!
全体代表向郑和陵墓三鞠躬,献上鲜花,绕墓一周。




(左一)南京郑和文管所刘文庆所长   (左二)南京江宁区文广局李小静副局长
(左三)南京社科院叶南客院长(左四)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孟昭澄副会长
(左五)台湾中华郑和协会秘书长林颖佑搏士 (左六)肯尼亚驻华大使金扬久伊
(左七)左七南京郑和研究会陈平会长   (左八)南京郑和研究会庞继先副会长

 
       拜谒结束,全体代表参观了郑和文物管理所。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孟昭澄副会长为郑和文物管理所题词:“和平使者,海洋先驱”。
       “郑和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论坛,圆满结束。
 


相关新闻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