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纪录·对话 | 讲道理的艺术家,不讲道理的艺术品

来源: 西非在线  日期:2022-05-26 06:18:21  点击:359 
分享:

编者按 EDITOR'S NOTE

5月14日,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广州图书馆主办的“读懂广州·影像广府”系列展映交流活动举行了第二场线上直播。本次活动以“品”城为主题,展映了纪录片《盈动的生命——许鸿飞的艺术之旅》(以下简称《盈动的生命》),并邀请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著名当代诗人黄礼孩与纪录片导演贾怡来到直播间分享影片的创作故事,同时从雕塑、诗歌、纪实影像等多个角度出发,为观众们深入解构广州的当代艺术。

▼点击下方观看活动回顾视频

请点击链接观看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jLzf60krmDmouAq06jP4Dw

许鸿飞是广州著名的雕塑艺术家,他的作品陈列在广州大大小小的城市空间里,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肥女人”系列雕塑。这些“肥女人”演绎着广州的城市故事,姿态夸张而充满喜感,真实而又浪漫。

纪录片《盈动的生命》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出品,是“广州文化艺术影像志”系列纪录片的第一部。本片以时间为线索,从年少启蒙讲起,将许鸿飞从青年彷徨,到独树一帜再到享誉国际的艺术人生娓娓道来,并且深入探索了其最具代表性的系列雕塑“肥女人”的前世今生。

▲直播现场照

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直播完整回看

嘉宾简介

GUEST

许鸿飞著名雕塑艺术家、广州雕塑院院长、创作“肥女人”系列雕塑作品,《盈动的生命——许鸿飞的艺术之旅》主人公。

黄礼孩著名诗人、一级作家、广州新年诗会发起人、合作伙伴。

贾怡纪录片导演、制片人,纪录片《盈动的生命——许鸿飞的艺术之旅》主创。

以下为交流环节的文字版(节选)

谈纪录片:

以雕塑语言,诉说广州故事

GUANGZHOU STORIESIN HIS SCULPTURSE

主持人: 《盈动的生命——许鸿飞的艺术之旅》是“广州文化艺术影像志系列”的第一部,为什么会在第一集选择许鸿飞这个人物呢?

贾怡: 因为我们想拍一部关于广州当代艺术界人物的纪录片。当时许院长有一个世界巡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到过英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土耳其、秘鲁,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做 艺术无国界。 而我第一次去许院长的石磨坊,第一次亲眼看到许院长的肥女系列雕塑就备受震撼,因为她们有一种很强大的生命力。

▲贾怡

纪录片创作是需要好奇心的,而我们当时就对许院长的故事、经历、创作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好奇心,所以在策划这个系列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许鸿飞院长。 我们也希望这个纪录片是拍给全国甚至是世界观众的, 所以许院长是当然之选, 因为他的作品能代表广州面向世界。

主持人: 为什么您觉得许院长的作品可以作为广州的代表呢?

贾怡: 广州是一个特别务实的城市,我在这里生活得很舒服,不用考虑一定得穿什么,人字拖都可以。这也是一座非常温润柔和的城市,空气特别柔和,人说话也轻声细语。这是这个城市特别独特的地方,我回到上海和北京之后,更能感受到。 我觉得艺术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其中的真善美。 许院长的作品非常真实,虽然浪漫,但基于生活, 而广州的生活气息都在院长的作品里。

▲许鸿飞作品《飞琴》

为什么能让世界观众看得懂?因为这就是由人类共通的生活体验产生的审美体验。你站在他的雕塑前,就会被吸引,想去碰碰,去合影,甚至做一样的动作。 我觉得这就是源于广州,但有世界性的艺术。

主持人: 黄礼孩老师觉得许院长对广州文化的对外交流起到了什么作用?

黄礼孩:为什么许鸿飞的世界雕塑展开始于广州?可能还是跟广州的气质有关。广州 是一个相对平民、自由、随意、灵动,却没那么激进的城市,但你不能说广州没有远大的理想和高远的目标, 很多时候它把自己的光芒藏了起来,表现出另一种自由的身份,那就是雄心的另一种书写,对精神世界的另一种奇崛的塑造。这样的城市就会产生这样的人及作品。商业环境中的城市和其阶层的审美,自然呼唤相对应的文化,从而营造自己城市自觉的文化氛围,才能孕育察觉理想自我和真实自我之间差距的艺术家。

▲黄礼孩(右一)

许院长选择自己喜欢的雕塑来书写人生,他常年执着于雕塑艺术,做了漫长的探索,知难而进。在“肥女”之前,他的很多作品都没有被人记住,“肥女”雕塑带有符号性,它来自平民的日常生活,表达普通人的生活面相,与以往的雕塑产生了区别。之前革命年代的雕塑是英雄主义,写实的、高高在上的,但他的肥女好像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仿佛邻居家的女性,很有喜感,一下子就拉近了与普通人的距离,获得了普罗大众的喜欢。

当雕塑家的作品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之后,慢慢地,他也就被关注,被聚焦,自然会成为这座城市的一支艺术力量。雕塑不像书法、国画带着我们非常明显的文化元素。雕塑是一看就懂的国际语言,不需要过多解读。雕塑家许鸿飞把他的作品拿到国外的广场、宫殿、博物馆、文化空间、美术馆展览,你不会觉得突兀,他的作品能受到不同文化审美上的接受,首先是雕塑家本人的艺术追求。许鸿飞墙外开花,墙内也飘回花香。随着国外媒体的报道,他自然把广州带向世界的不同角落,让世界上不少人知道了广州。很多时候,个体没有群体大,但对于艺术家来说,个体有时候是闪闪发光的。所以,作为个体或者个人行为,许鸿飞自然成为观看广州文化艺术的一个窗口。

谈作品:

艺术一定要有创造性

CREATIVE, CREATIVE AND CREATIVE!

主持人:肥女人系列起源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雕塑《秋》,您可以讲讲关于这个雕塑的故事吗?

许鸿飞:什么是艺术?艺术就是你看到一件作品,不用走近,就能说出这是谁的作品。毕加索的,达利的,莫奈的。这才是艺术。

艺术家首先要解决经济基础,刚毕业的时候正逢改革开放,我拿下了很多城市雕塑的项目,东莞有我几百个雕塑,雕塑公园的,房地产的。但我都不签名,因为做的多了,就感觉那是工程。所以有时间,我还是要做自己的东西。

▲许鸿飞

98年,我认识了广州西关的一个女人。她有点胖,很有意思。我说:“我给你做个雕塑吧。”她很大方地说:“可以。”后来就有了《秋》。

99年, 黄永玉 老师来了我的工作室,他当时只是知道广州有一个做雕塑做了很多年的,想来认识一下。无意中,他看到了《秋》,要我卖给他。我说不卖,他就走了。

▲《秋》

2000年,他从意大利给我带了个烟斗,先说烟斗怎么好怎么好,然后突然问:“你那个雕塑还有没有。”我说:“有啊。”黄永玉就让卖给我。我说你这么喜欢,那我送给你吧。他说不行,太贵重了,要不画个画给你吧。最后白描了一幅荷花送给我,还邀请我去北京找他。

过了一段时间我去北京,做了另一个胖女人《冬》。他看了就说:“你以后就做这个。”我说:“不行,这个拿不到奖,评不了职称。 ”他说:“你还管这些吗?艺术家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要跳出学院的那一套。” 回来之后,我就开始做这个系列。

他每次打电话说要来广州,我就很紧张。我赶紧六点起床,不停地做。他来了之后会一件件打开看,说这个不够夸张,这个不够大胆,这个还带有学院那一套,你一定要不停调整。然后还问起了名字没有,我说没有,他就说这个叫这个,那个叫那个。 所以早期很多胖女人系列雕塑的名字都是他起的。

▲黄永玉(左一)和许鸿飞

之后我就不停地做,到第三年的时候,就有香港的画廊找上门来说要做我的总代理。我开始有市场了,就减少做工程的数量了。

后面还有人找我做工程,我会建议他收藏我的作品,因为永远有价值,每年都在涨价,这就是艺术家的影响力,因为这些都是原创作品。 你如果再叫我做那种和别人差不多的《和平》《希望》《发展》《腾飞》,我可以做,但我不签名,因为这是你甲方的作品。

▲许鸿飞作品《童趣》

主持人: 《秋》的风格跟现在我们熟悉的肥女其实有很大的反差, 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许鸿飞: 刚开始做的时候没什么信心和把握,后来黄永玉老师说要夸张,要大胆,要跳跃,要梦幻,要不停地丰富,一定要演变,所以变成这样。 之前的作品还带有西方的色彩,但后来更加生活,更加广州。 街坊、阿姨、买菜、遛狗,广州有这样的生活,才出现了这样的艺术家和作品。 将生活的东西变成作品是很有趣的,因为它不装,也不一定要高大上。

主持人: 这件《吻》也非常受欢迎。

许鸿飞: 我在世界巡展的很多站都保留了这个作品。全世界很多艺术家都做过《吻》,包括罗丹。有站着吻,躺着吻,坐着吻。但这种飞起来的《吻》很少,一个瘦男人抱起胖女人,很张扬,很幸福。

▲许鸿飞作品《吻》

春节前,我在财富码头放了些作品,有一个叫《母亲和小孩》。后来当地就提出要放一些抗疫主题的作品,我就换了。下午有一个母亲带着小女孩路过,小女孩找不到雕塑就大哭,因为她每天都路过和那件作品互动。 小孩和雕塑互动,产生了情感,这让我很感动。

什么人最懂艺术?小孩和民众。 喜欢就是喜欢,他们不功利,也没有负担,这才是真正的喜欢。 我们城市公共空间需要一些艺术品,陪着孩子们长大,像丹麦的美人鱼,比利时的尿童。

观众: 您如何找到艺术写实与夸张的平衡点?

许鸿飞: 写实是技术层面的,毕加索年轻的时候写实就很好。但他用了几十年才有了原创。 我们不需要被禁锢在写实与艺术中, 艺术一定要有独特性、创造性。你没有原创,是走不出去的,人家会觉得你是山寨。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这里,我们要多一些有独特性和创造性的艺术家。

观众: 许老师完成一个作品需要多少时间?

许鸿飞: 我每天都在想下一件作品做什么,看到有趣的好玩的就马上做,有时候两个星期,有时候一个月,有时候可以同时构思几个作品。 黄永玉老师说,你有什么想法就赶紧动手。 展览也一样,我可以一个月去三个国家,不同的洲,都是展览不同的作品。有时候媒体都调侃说跟不上我的速度。

谈展览:

艺术家必须要做一些疯狂的事情

ARTIST! BE CRAZY!

▲连南雕塑展现场

主持人:来聊聊您几次非常重要的展览。您非常看重雕塑作品与环境的互动,尤其是09年的连南瑶寨许鸿飞雕塑展。您把一大群肥女从广州运到连南,一大堆穿着少数民族服饰的同胞在山坡上搬运雕塑,布展本身就是一场行为艺术。

许鸿飞:09年的时候,连南的书记来我工作室,提出能不能让我去连南做展览,但没有博物馆、美术馆、场地,也没有钱。听到这里,大家都不出声,默默喝茶。我有点不好意思,就答应了,但只展一天,要三十个农民来帮忙。他们问我农民要穿什么?我说跟平时一样就行。

我首先约了四台大的平板车,就是运天安门广场火箭模型的那个公司,然后找了媒体、朋友、领事馆的,出发去连南,很多朋友是到了连南加油站才知道是来做什么的。大家看到四台平板车上都是没有包装的雕塑,非常兴奋,一个七十多岁的意大利设计师说“这是一个疯狂的行动,但是一个好的疯狂行动。”

进村的时候,狗都在看,卖肉的把刀都放下了,收费站都忘了收费。车开到现场,整个山寨都出来了。大家一起在山坡上抬雕塑,就像过年一样。但是现在想想还是可怕的,因为又大又都是铜的,而且山里还下着冷雨。但那副画面非常协调,摄影师们都拍下来了。这个展览引发了我在户外、在国外做展的想法。

▲直播现场

黄礼孩:我很荣幸参加了那年展览的文案策划,今天看来,那个展览是值得回味的,是一个不错的案例,还是雕塑界疯狂的一次行为,也可以说是许鸿飞雕塑的元年。尽管以前他也在珠三角及全国参加过不同的展览,但都是正常的展览,没有多少波浪,但那年连南山寨里的展览,才是一个艺术家的隆重出场。

以往中国雕塑都在城市的公共空间里,在山野之间开展的少之又少。从中心到边缘,差异性产生了张力。那么多“肥女人”到土地中去,到少数民族中去,少数民族文化(比如民族服饰、民族舞蹈、民族音乐、民族美食)和雕塑之间产生排斥与融合的矛盾。那些展览,雕塑与民众的互动性有意想不到的好。作为观众的瑶族同胞,他们好奇、纳闷、不解,但又十分渴望去了解,这本身就是雕塑展所需要的“活在提问中”。艺术必须对它的对象构成一种对话的效果。

而且这些对于大山的人来说,无论老人还是小孩,对雕塑几乎不知道,这些雕塑作品来到家门口,其本身就让无法抵达城市的人看到了城市的当代艺术。这是艺术家应有的社会担当,将艺术带到乡土中去,到普罗大众中去,开拓他们的认知,这就是了不起的文化方向。那次展览吸引了大量的媒体关注,带来更多的启发,也赢得信心,如此才有了后来发生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

艺术家必须走出之前惯有的认知,要做一些疯狂的行为,去做你之前没做的事情,去尝试突破边界,如此才有可能产生艺术事件。可以说,2009年连南的山野展览,放在21世纪以来看,可以说中国当代雕塑史的一个值得记忆的事件。

许鸿飞:艺术就是要在讲道理之中来点不讲道理。

▲中国美术馆雕塑展现场

主持人:您是第一个在中国美术馆草坪上布展的艺术家。

许鸿飞:本来2013年中国美术馆的展览也是按部就班的。我就和院长谈,问能不能把户外空间都让给我展览。他说不可能,多大的艺术家都不可能,这是国家的门面。我就把作品拿给他,他看了感觉还挺有意思的,就开了个会,然后同意了。这是第一个在中国美术馆户内外同时做的展览,展览的互动性很强,很多工作人员都跑出来拍照。

以往很多民众不喜欢雕塑,因为他们接触的雕塑都是高高在上,冷冰冰的,跟他们保持距离的。所以我就把雕塑拉下神坛,走进民众。孩子可以爬上去,可以触摸。我们有时候应该打破一下,生活化一点,放低一点,多做人民喜欢的作品。从人民中寻找素材,再回到人民中去,与人民互动。

▲许鸿飞雕塑在悉尼

谈广州当代艺术:

艺术品走向国际,得传达普世价值

EXPRESS UNIVERSAL VALUE

主持人:礼孩老师,可以谈谈广州的当代艺术吗?

黄礼孩:21世纪前后那些年,广州是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阵营,十分活跃。但这些年,广州的文化艺术显得有些疲惫,缺乏十足的活力和先锋的气息,没什么让人兴奋的事情。也许这是一个整个社会的现象,不独广州如此。城市文化艺术的锐气,需要自由的社会氛围,需要土地上的奔放灵魂,也依赖于创新的精神。应该说广州还是有广阔的艺术天地,比如民间文化力量有不错的表现力。

文化是人生存的另一种空气,我相信广州的还是有着自己绵延不尽的活力,广州的民间艺术也保有自己的野生状态。文化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也是思想更新的过程,希望广州南方生机勃勃的气象什么时候都存在,持久地提供参照的南方文本。

主持人:贾导演也是策展人,您怎么看广州的当代艺术?

贾怡:我觉得我们还需要去世界各地,看不同的作品,得到灵感的输入,不能故步自封。我觉得我们广州当代艺术跟国际同行的对话还不够,应该继续下去。

观众:如何让广州的甚至是中国的艺术走向世界?

▲许鸿飞和黄礼孩

黄礼孩:全球化让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学习及调整得以丰富地展开,广州得益于这波浪潮。应该说经济的发展让文化交流有了更多的平台、途径、资源及可能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迅速融入世界(比如阅读翻译作品,比如观看外国艺术展,比如欣赏优秀的外语片等等),还是不少人选择去博物馆、美术馆、歌剧院去参观,这本身就是很好的自我教育和希望不落后于世界的表现。当我们的认知与全世界走到一起时候,我们懂得别人的思想文化,别人也就理解了我们。

让广州的甚至是中国的艺术走向世界,首先我们得有他们渴望的文化艺术作品,有合乎人类文明本质的价值观,从而去推动人类走向一个更灿烂的文明。所以,我们的语言,与别人的语言之间必须有互通的地方和途径。

中国艺术想要走出去,前提是艺术品得表达普世价值。我们的作品必须有基于人性和个体意义的东西,要有更宏大的世界想象力来对接。所以我们要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而不仅仅从中国的角度看世界。这时,启动新的对话,把我们从旧观念里解放出来,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像李白、杜甫、苏东坡等伟大诗人的诗歌为什么能滋养西方?因为他们的作品超越了时空,他们的诗歌充满自然的道力,洋溢人性的光辉,他们的作品“重拾古老的同心”,成为整个人类文明的结晶。

结语

CONCLUSION

许鸿飞是疯狂而浪漫的,他的艺术来自广州,却没有国界,受到世界各地的追捧;他将真实的生活融入艺术创作,传达出人类共有的朴素情感。

本次纪录片《盈动的生命——许鸿飞的艺术之旅》线上展映暨直播交流会是一次特别的艺术品鉴之旅,它带观众们走进了雕塑家许鸿飞的艺术世界,并以许鸿飞为例,与观众们共同畅想广州当代艺术的未来发展之路。

▲直播现场

“读懂广州——‘影像广府’纪录片系列展映及交流活动”将持续到7月,共举办 6 场,邀请广府文化专家学者以及纪录片创作团队,共叙广府文化的历史经纬,品读广府文化的当代魅力,挖掘广府文化的红色基因,以及探讨如何以广府文化为纽带聚力粤港澳大湾区共生共融发展。

系列活动详细信息将陆续推出,欢迎关注广图纪录片中心公众号获取详细信息!

喜欢许鸿飞雕塑艺术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许鸿飞工作室

联系电话:020-34368470

微信号:chen377126

咨询邮箱:kent66k@163.com

相关新闻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