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春的脚步,中国进入“两会时间”。
过去一年,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不时泛起。保持定力,做好自己的事——中国最终交出一份“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成绩单。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伴随新动能日趋壮大,市场预期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图景愈发清晰,中国经济的“精彩故事”值得期待。
实力更强韧性更足
“回顾这一年,在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定力,实现了稳定增长,发展更有韧性。同时,对照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主要预期目标可以发现,包括经济增长在内的多方面目标任务均顺利完成。”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经济总量又有突破——
GDP一年一个新台阶,2016年突破70万亿元,2017年突破80万亿元,2018年突破90万亿元;按照年平均汇率折算,经济总量已达到13.6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经济比重继续提高;GDP比上年增加1.4万亿美元,相当于2017年澳大利亚的经济总量。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增长动力依然强劲——
GDP同比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目标,增速连续16个季度运行在6.4%—7.0%区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6.2%,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制造业投资增速分别比上年加快2.7个百分点、4.7个百分点。内需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
外贸外资表现良好——
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去年首次突破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7%;利用外资规模大于对外投资,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3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205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稳外贸、稳外资实打实。
民生领域亮点纷呈——
CPI同比上涨2.1%,低于全年3%左右的预期目标;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是近1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快于人均GDP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值较上年下降0.02;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人。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虽然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但中国经济难得地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新加坡《联合早报》这样评价过去一年的中国经济。
“质”的提升最亮眼
最提振信心的是,一年来,中国经济不仅“稳”,更在“进”;不仅有量的突破,更有质的提升。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介绍,稳中有“进”突出体现在三大攻坚战上。
风险防控在“进”。截至2018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8.39万亿元,债务率76.6%,低于国际通行的100%—120%的警戒标准。加上中央政府债务余额14.96万亿元,政府债务的负债率为37%,低于欧盟60%的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宏观杠杆率趋稳,微观杠杆率下降,风险防控效果初现。
脱贫攻坚在“进”。2018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人,280个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28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顺利完成。
污染防治在“进”。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9.3%,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1%,清洁能源消费量比重上升。
质的提升,中国新动能、新业态、新技术的表现最亮眼。
中国经济中创新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强。
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首颗地震监测卫星“张衡一号”升空,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3.9%,新能源汽车、光纤、智能电视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40.1%、23.0%和18.7%。
新业态为经济注入更多活力。2018年,全国新登记企业670万户,比上年增长10.3%,日均新登记企业1.84万户;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5.4%,增速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个百分点。
“中国已经成为创新型经济大国,高科技制造业保持高速发展。”希腊《新闻报》援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称,中国跻身世界上最具创新性的前20个经济体之列。
“过去一年,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交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单,为下一步经济稳健前行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动力。”赵锡军认为。
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市场
放眼全球,中国依旧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继续提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经济增速位居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之首,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中国经济的表现和潜力得到普遍认同。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报道称,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中国在2018年引领全球经济增长,预计2019年将再次成为全球经济的领头羊,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27.2%的份额,“很明显,中国就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市场”。
米兰财经网引用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杰拉奇的话称,中国将为意大利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意大利看好中国发展。
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过去一年,来自各国各界的2000多位嘉宾汇聚博鳌,推动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全球化;上合组织扩员后的首次峰会在青岛召开,进一步弘扬“上海精神”,全面规划上合未来发展蓝图;50多位非洲国家领导人和非盟委员会主席率团齐聚北京,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共建“一带一路”步履坚实。2018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比上年增长13.3%,增速快于全部进出口总额3.6个百分点,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比上年增长8.9%。
中国的开放之门越开越大。
2018年,中国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6天时间,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3600多家企业参展,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进博会搭建起中国需求与全球好货无缝对接的新平台,汇聚成经济全球化的精彩合唱。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营商环境在190个经济体中位列第46位,比上年提升32位。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越来越让全球受益,更多国家和跨国企业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赵锡军说。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3月01日第03版 记者 邱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