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华媒广角  >> 查看详情

49年三次出土舍利 “传奇泾川”文旅融合探新路

来源: 西非在线  日期:2019-09-21 10:37:01  点击:15240 
分享:
2019年9月20日,20多家世界华文主流媒体“走进平凉”采访团来到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金秋时节,走进甘肃东大门泾川县,放佛走进一个绿色的王国,沟壑间、山坡上、原野中到处都是满眼的绿色,人在景中,景在画中。
2019年9月20日,20多家世界华文主流媒体“走进平凉”采访团来到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金秋时节,走进甘肃东大门泾川县,放佛走进一个绿色的王国,沟壑间、山坡上、原野中到处都是满眼的绿色,人在景中,景在画中。


 
就是这样一个绿色“氧吧”,谁也不会想到新中国成立前森林覆盖率不足1%。泾川人以夸父逐日的精神,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栽植了81.3万亩人工林,使森林覆盖率达到47.33%,成为“甘肃省实现绿化第一县”。泾川县在矢志播绿的同时,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全力打造文旅融合文化品牌,绿色的泾川再次因为文化的自信而走向全国。

“外阴河朔,内当陇口,襟带秦凉,拥卫畿辅,关中安定,系于此也。”泾川县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之后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和多元文化的交汇地,建州置郡设县已有2100多年历史。

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古泾州成为历史上佛教文化传播、交流十分频繁的地方,先后有12位帝王下诏或敕赐兴泾州(今泾川县)佛事,境内现存、发现和出土的舍利塔遗址、佛舍利、石窟、佛像等佛教文化遗存达1500多处。以南石窟寺为中心,沿泾河两岸有各类石窟群、石窟龛,形成了国内罕见的“百里石窟长廊”。

从1964年,到1969年,再到2013共49年间,泾川县三次出土舍利,更是堪称“泾川传奇”。1964年12月,城关公社水泉寺大队群众在平田整地时发现唐代大云寺地宫,地宫中出土了石函、铜匣、银椁、金棺以及琉璃瓶里面存放的14枚佛祖舍利。1971年,郭沫若先生亲自鉴定为国宝级文物。《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称泾州大云寺地宫和舍利石函中的金棺银椁,最早将中国传统的棺椁葬制纳入佛教,反映了唐代在舍利瘗葬制度上的划时代变革,开创了佛舍利葬制中国化的先河,在佛教考古史上具有断代意义。

1969年10月,在北周宝宁寺遗址地宫又发现舍利数十粒,出土的石函铭文记载,宝宁寺建于北周天和二年,比隋文帝分舍利早34年。

2013年1月,在宋代龙兴寺出土佛舍利两千余粒并佛牙佛骨。铭文记载的舍利瘗埋时间为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即公元1013年,距2013年舍利重现整整一千年,与佛舍利同时出土的佛教造像270余件(组),横跨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等多个朝代,时间跨度600多年,为研究佛教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历史沿革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见证,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价值和学术价值。



 
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楼宇烈说:“在同一个地区,三次发现舍利,数量又多,在全国是没有的,有北周的、有唐代的、有宋代的,历史延绵这么长久,将近一千年,这是一个标志,可以说泾川是佛宝频出的神圣之地”。

泾川不仅佛教文化资源丰富,西王母文化、民俗文化等同样光彩照人,始建于西汉元封年间的王母宫是国内最早、最大的西王母祖庙,有全国关内最大的完颜宗弼(兀术)后裔聚居区……

王母宫山又称回中山。在泾川县城西0.5公里泾、纳二河交汇的三角地带。传为周穆王与西王母欢宴于山阳瑶池。临行,对山爱不忍舍,一再回头观望,得名。汉武帝元封年间(前110-前105),在山上修建王母宫后,经历代增修,至明嘉靖元年(1522年),山上建有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王母宫、文昌阁、三清楼、玉皇大帝殿、望河楼、留客处、晓钟亭、旷如亭等殿宇。二天门上对联“翠柏赤松,月明琼岛三千界;琳宫见阙,花满玉楼十二重。”清同治年间(1862-1874)庙宇遭火焚,幸存大安铁钟、碑碣、王母宫石窟。现存建筑多为建国前后重建。近年每逢农历三月二十日举办庙会,满山春风轻拂,花木似锦,瑶池生香,飞阁凌空。游人远眺“泾水碧波”、“瑶池夜月”等美景。诗情画意,情趣盎然。

王母宫石窟依山开凿、呈略长方形,形若“凹”,高达12米。窟内造像分三层,中有方体塔柱,直连窟顶,中心柱及三面窟壁均有石雕佛像,有千佛、力士、菩萨以及驮宝塔的白象,多为北魏作品。顶部建造物脱落几尽,现存造像百余尊,主佛像居中,其他依次排列两旁。窟外为清代重修的依山楼阁。经重修后的王母宫大殿,及通往大殿的台阶和盘山公路,成为道教信徒朝圣的重要场所。

有此资源,该县按照建设大景区,构建“大旅游”格局的目标,响亮提出了“西有敦煌莫高窟,东有泾川大云寺”的战略定位。县上学习借鉴敦煌等地成功经验,坚持规划为先导,精心编制了《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总体规划》,围绕佛教文化、西王母文化,策划了佛教艺术体验、参禅静修、西王母神话剧、温泉养生等文化旅游产品,明确了大景区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经过多年的建设,泾川县已在古泾州大云寺原址先后建成了中心区藏经楼、舍利塔、卧佛殿、大雄宝殿、天王殿、山门、钟楼、鼓楼、东西碑亭及接待、管理、服务三个中心和前区广场、影壁等主体工程,配套实施了内部装修、中心区安防及给排水、输配电、绿化亮化等附属工程,形成了完整的寺院布局。如今,仿唐式建筑的大云寺,规模宏大,布局严整,色调古朴,庄重典雅。

近年来,依托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建设,大力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成大云广场、游客接待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综合管理中心、旅游厕所、景区道路等配套项目建设,景区规模进一步扩大,景区配套服务设施日趋完善。目前,正全力打造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文化品牌。

除此之外,泾川县积极举办佛舍利安奉法会、海峡两岸西王母故里民俗文化交流、华夏母亲•西王母公祭大典等系列活动,拍摄大型纪录片《大云寺探密》、《大云寺地宫密码》并登上央视科教频道,出版发行《泾川佛教文化论》等等。充分利用媒体,形成强大的宣传效应,创办了西王母之旅网、大云寺博物馆网等网站,在中央电视台《美食天下》、《国宝档案》栏目等10多家媒体刊发县内旅游景点资料20多期。先后邀请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光明日报》、《大公报》、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等媒体对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推介活动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

泾川的“大旅游”带动当地服务业发展的同时,这个县的基础设施也进一步改善。西平铁路、福银高速,521线、泾渗公路、飞长公路以及通村油路工程等一大批重大交通项目的实施,使泾川县建立起了完善的交通网络。“大旅游”也让泾川的美丽乡村和生态旅游实现了联姻。全县集中建成了107个成美丽乡村示范村、6个生态旅游示范村。

好风凭借力。当下,泾川县正抢抓新的机遇,蓄势正谋文化腾飞。按照着力把泾川打造成为华夏佛宝圣地、陇东休闲养生度假胜地、生态宜居型文化旅游名城和城乡融合经济转型示范县的目标,正在全力建设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精心打造7个核心景区、3个特色小镇和8个旅游名村,构建“大景区-核心景区-特色小镇-旅游名村”的“大旅游”格局。

相关产品

    暂无信息